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隆重召开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就《信息化助力基层慢病管理》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在慢性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慢性病管理,目前慢性病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从社区医生角度,社区医生相对较少,任务繁重无法有效处理;其次,就是医师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从患者角度,最严重的问题为重医轻防。其次是健康知识不足等原因也存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演进,针对上诉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将人工智能武装社区医生,用互联网+连接医生和患者,用大数据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总裁吴卓浩在大会上就《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设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了精彩演讲,他表示,服务设计目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入程度比较浅,更多被应用于大型公共设施服务里;二是涉及面过于广泛导致很多人认为服务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或者至少不认为说会有一群人他们居然是所谓的服务设计专家。 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产业领域,能推动更有效的方法来采集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从而将样本和全貌之间的鸿沟尽可能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感器的应用,通过监控摄像头对医疗资源进行识别,节省排队看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数据流通工作组副组长闫树讲解了《区块链与医疗技术共享》,他强调,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正在经历从1.0到2.0过渡的阶段,3.0的应用都是探索性的散点状的没有成为非常系统的大规模的应用。概括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解决的痛点大致为医疗数据的共享难和医疗信息的安全难两点,将医疗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医疗机构中,个人医疗数据存储是分散式的,无法进行全面集中的分析。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与医疗行业相融合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资源消耗,需要消耗比较大的网络带宽资源、节点存储资源、算力资源。性能方面来说,区块链底层的数据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遍历形式存储,数据查询效率较低,无法应用到大数据的处理环境;其次,区块链普遍存在性能低下、延迟高等性能的瓶颈,无法实现瞬间的实施性,所以在处理紧急的医疗问题存在缺陷;然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共享是天然的矛盾,区块链无法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就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缺乏一个明确的安全标准。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