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名Vlogger Casey Neistat 的名言, Vlog 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其他视觉效果都是辅助。把Vlog 影视化,加入精神内核,让Vlog 彻底被YouTube 观众接受的他,是最有资格定义Vlog 的人。
▲ Casey. 图片来自:the globe runaway
Vlogger @冉发财,曾是某Vlog app 内容和用户运营,她理解的Vlog 故事即叙述性。不管是镜头画面、 字幕还是叙述人的「出镜」讲述,其实都是为了根据Vlog 主题完整地叙事。
如,王晓光个人最喜欢的一期Vlog《有些话即使在日本也很难说出口》的叙述顺序为,王晓光到日本旅行,碰上搭错车重来,到地才忘带充电设备等小波折,最终上海的朋友帮助解决。在完成了整个「故事」的铺垫、讲述以后,腼腆的晓光也能自然地表达了对「羁绊」的理解。
内容素材和剪辑基本围绕这趟旅行,完成Vlog 主题叙述。诞生在互联网,Vlog 天然具有「分享」属性。要让观众看懂,内容需要相对完整、清晰的叙述,最好有一个把握节奏的叙述者。
▲王晓光Vlog《有些话即使在日本也很难说出口》. 图片来自:@cbvivi
理想情况下,Vlog 现在已经有固定观众群了。一个新创作者要拍Vlog 的时候,要先遵循一些规律。他拍的东西是可以被Vlog 的固定观众接受和欣赏。
但形式、定义对于非入门Vlogger 则不再要紧,自由无拘是Vlog 创作的魅力。
国内第一批Vlogger 对Vlog 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却能共同地说出什么不是Vlog。非虚构性、叙述者(不管出不出镜)、完整的故事性、个人创作是Vlog 创作的共识,使它区别于其他视频形式。
Vlog 拍什么:生活的诗意和一地鸡毛
比起能够定义Vlog 的Casey Neistat ,国内新一批Vlog 观众更熟悉的是新晋Vlogger 欧阳娜娜。
重返校园的欧阳娜娜,她的Vlog 既记录一般大学生的生活,熬夜赶论文,与家人、朋友聚会。但转一个场景就可以盛装出席看维秘秀,甚至有不少节目录制、杂志拍摄的幕后花絮内容。

▲ 欧阳娜娜Vlog 看维秘. 图片来自:YouTube
明星与普通大学生双重身份下,欧阳娜娜的Vlog 可看性非常高。事实上,不可能所有Vlogger 的生活都如此双面、如此戏剧性。不拥有明星般的生活,到底可以拍什么样的Vlog?
如果你是Vlog 创作新手,可以参考下最多Vlogger 拍的几十个Vlog 主题模版,如,#get ready with me#(出门准备)#Travel Vlog#(旅行)#daily vlog#(日常)#study with me#(一起学习)等。
在生活日常类Vlog 中,有两个深受女性观众喜欢的Vlogger ,定居澳洲的华人博主子时当归(@是当归哦)和韩国YouTuber@ondo,她们在Vlog 中最常做的事是烹饪、吃饭、外出购买食材。

▲子时当归Vlog. 图片来自:@是当归哦
子时当归Vlog 记录她日常两餐的制作过程,切番茄,倒酸奶,煮咖啡。在她的镜头下固定的、重复的「日常」,就是能让观众不知不觉看二三十分钟。
YouTuber @ondo 则是一个独居女孩的「小清新」生活日常。一个人逛街购物,看书写手帐,一块面包都要认真地放到餐盘中慢慢享受。
坐标国内的生活向Vlogger 代表,就是喜欢带观众喝咖啡、喝奶茶,做「平凡料理」的王晓光。

▲ 王晓光Vlog 街景图片来自:@cbvivi
从16 年6 月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拍了一百多期Vlog,归纳总结经验,晓光最喜欢的素材还是「普通的街景」,对于陌生人出镜的素材则比较谨慎。
王晓光2017 年8 月拍摄上传的《世界第一的花火大会》是他各类素材综合平衡之下的一个作品。夜空中的花火,看了三十年还来看的人们,观众谢意释放的「地上花火」,配上朋友白白写的诗,就是晓光带来的「云上」花火大会。

▲王晓光Vlog《世界第一的花火大会》. 图片来自:@cbvivi
去旅游时拍Vlog 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个游客,很容易做到拿着相机说话。看到的东西对你来说也是新的,是比较容易启动的状态。
能不能记录下旅途中的美好,运用画面、音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要考验Vlogger 的实力了。
拍摄记录真实生活,要看有没有面对真实的勇气和能力,Vlogger 的真实生活和态度也可以成为足够吸引人的内容。
因为「真实和态度」而深受很多Vlogger 喜欢的摄影博主竹子(@你好竹子V),曾经在17 年进行一项挑战——连续发布31 天Vlog。

▲ 竹子的31 天Vlog. 图片来自:@你好竹子V
这31 支Vlog 内容包括她到国外工作,帮爸爸庆祝生日,拍摄妈妈骑共享单车,和男友甜蜜或争吵的片刻。比起某一件具体的事,竹子在Vlog 里表现最多的是自己的情绪,以及对事情的看法,没有去刻意回避负面。
听到男友回家兴奋得手舞足蹈,即将分别一个月时的难过落泪,竹子记录下自己一天里的情绪变化,一段时间的情绪变化。
不断被记录的生活态度,渐渐构成了竹子其人。她是自信开朗的,同时也是感性的。在爱情中充满了浪漫,同时有着强烈的自我。抛开Vlog 提供的信息量,Vlogger 仿佛成为了观众生活中认识的朋友。

▲ 竹子镜头下骑共享单车的妈妈. 图片来自:@你好竹子V
让人感受到真实并接受的前提是,Vlog 镜头足够流畅,Vlogger 能够自如地表达。
Vlog 语言多样性研究
国内第一批Vlogger,冉发财、王晓光、井越,包括一闪Onetake 的CEO 飞猪(flypig),都曾经从事文字工作,现在不约而同选择了Vlog 作为表达载体。
我们算是跟着网络成长起来的,,是最早的一批用户。出博客的时候写博客,出微博的时候写微博。对我们来说,分享的行为是很自然的,只是跟着不同时代换不同的平台。
科技进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表达载体,在每一次变动的当下,我们往往首先「尝试」,然后才是思考。虽然王晓光经常结合Vlog 所记录生活内容分享一些「人生哲学」,但他归纳总结自己的Vlog 最大的价值还是娱乐价值。

▲王晓光《平凡料理》. 图片来自:@cbvivi
当你知道你视频的价值是娱乐价值之后,你的竞争对手就变成了漫威电影,变成了演唱会。你的视频不是大家必看的东西,对于我们这种以前做媒体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难的觉悟。
作为一个前媒体人,王晓光其实希望摆脱「传达信息」这个内容创作核心。在茫茫信息流中选择Vlog 的观众,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存粹的娱乐,而是更有深度和质感的内容。
非虚构、记录个人生活的Vlog 只能「生活向」?「日常」是吃饭逛街、见朋友、去旅行,Vlog 的内容讨论是否止步于此?
我没有「生活」,我的Vlog 的内容也不是「分享」,而是喜剧。
所谓的「没有生活」是指没有可以放在镜头下的生活。曾是脱口秀编剧的Vlogger 井越(@jyhachi),定义自己的Vlog 是即兴喜剧。通过非编剧向的现实内容拍摄剪辑,完成喜剧创作。

▲井越《Not a Vlog》. 图片来自:@jyhachi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