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抓住小众需求 新时代的那些品牌营销策略
最后那句话“生活质量提高了才有钱放嘛”看似不经意,却道出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马太效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也道出了焦虑消费的真相,消费者满足的是自己的精神需求,放生并没有这么伟大。消费“be时代”下分裂的大众,消费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指引自己成为心中更好的自己。 说到底,放生还是一门生意。你选择放生,我选择捕捞起以放生之名掉落江河中的商品,去进行二次买卖。 双方各取所需,这个环节至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商品属性,组织者和放生者因为放生而产生的短暂的金钱交易,放生者和捕捞者因为放生而产生的利益利益冲突,也终将在不久的下一次重新上演。 与其说是在放生,还不如说是在自救,放生者用金钱换来新生获得心安,捕捞者用劳动换取金钱获得生存机会。大家都在各取所需,寻找合适的道路自救。 “放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看着这些生灵重回江河大海,因为自己的善心,生命逃离杀戮得以延续,放生的人似乎得到一种慰藉。” 有人评价当秋旺姆组织的放生团队是:“以佛之名,纵己之欲”。 他们一方面说要帮扶弱者,花很多钱买走摊位上的鱼和海鲜来放生,并且以此责怪和阻止那些他们眼里所认为的强者“捕鱼人”,责怪海鲜摊贩主罪孽深重,两手沾满鲜血;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对真正的强者视而不见,对那些买卖海鲜的摊贩和工厂并不横加干涉。也许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假装视而不见,因为真正的强者势力太过强大,所以当秋旺姆以及她的组织只能站在道德高处,对那些“残忍刽子手”、“放生阻碍者”进行评价,对真正的刽子手却视而不见。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打着放生旗号的宗教信徒们,仿佛在这个群体中才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就像《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进入群体之后,每个人都好像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这样一个消费时代,没有什么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千奇百怪的买卖行为背后藏着人类那些潘多拉盒子里那些清晰可见的人类特质。 四、小众品牌如何出圈?小众品牌想在大众市场获得认可,品牌的核心价值免不了会被主流市场给稀释掉,但是也正是因为足够“小众”,足够“有个性”,足够不“随波逐流”,才可以突破小众品牌的桎梏,从而带着自己的小众个性,走向大众市场,成为独树一帜的,符合消费者特定的,能够切中小众消费者需求,也可以切中大众消费者痛点的品牌。 1.占领品类需求,占据用户心智“定位理论”认为:品牌就是某个品类的代表,要实现品牌对某个品类的主导,成为品类第一。 当消费者想到消费某个品类时,立即想到你,这才是真正建立了品牌。 真正的消费升级是发生在消费者心里的,消费者需要在内心里不断寻找“自己是谁”、“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自己应该跟怎样的产品相呼应”、“自身的气质能够跟怎样的品牌相呼应”。 所以品牌应该直接求面对消费者的内心,勇敢地表达自己,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去占领小众市场的需求。广告表达得越清晰,用户心智占领就越细腻,消费者留存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多。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