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核心工作方法:如何找到推动产品增长的需求点?
参考对比法找到有效产品需求的例子,数不胜数。2018年,朋友圈“锦鲤”火的时候,我们也尝试做了类似的活动。第一次效果一般,后面对比了招商银行刷屏的朋友圈“锦鲤”,我们几乎完全照搬,也刷了一次屏。只可惜没满一天,就被微信封禁了。 只要熟练地使用推测猜想和对比参考两种方法,产品经理所输出的需求决策质量都不会低。 这里的质量保证是因为无论是推测法,还是对比法所找到的产品需求,都有强有力的依据证明它的需求价值。推测法是数据,而对比法是外部的项目结果。而且工作是在北极星指标等式的明确方向下开展,已避免跑偏。 可以说,80%有质量的产品需求决策,都源自于这两种方法。但是仅靠这两种方法,还是不够的。决定项目生死胜负的,往往在另外的20%的需求上。而这20%的产生,需要的是创新。 方法三:保持创新,面临困难,灵活应对为什么创新性的产品需求,无法从推测猜想和参考对比的方法中产生? 所谓创新就是前所未有,缺少数据证明,更不能从竞品中找到案例。 创新有时是针对问题灵光一现的方案,有时是跨行业产品创意的学习结合,有时是产品经理对行业更独到的理解,所作出的冒险改变。没落地验证之前,创新的产品需求,都很难通过已有的数据和竞品来断言它是否能给到惊喜。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尝试,需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创新和YY,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从想法的很多特征来看,两者的距离很近。都是灵光一闪,天马行空,而且无法事前证明。 创新和YY的主要差异,是个人对想法的信心和团队的支持。 顾名思义,YY是脑袋拍一下,考虑不甚周全,要么是深入考虑后,找不到有力支持的理由。咋一想,不错。深入一想,发现更多的问题。所以即使产生想法的人,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更别说取得团队的支持。 而创新是灵光闪现的一瞬间,你的心里会咯噔一下,嗯,就是它了。咋一想,可能有很多问题,但是深入思考后,发现都不是什么重要问题。而这个创新思路的出现,核心的问题却迎刃而解。无论是个人,还是项目团队,对创新需求的落地都充满信心和期待。 这里讲一个斯皮尔伯格导演初出茅庐时的故事。 他导演的处女作《大白鲨》,当时遇到了严峻的问题。电影最重要的道具大白鲨很难操控,并且经常出问题,难以满足拍摄的要求。但是已经为这个大白鲨投入了大量的制造和维修预算,电影的拍摄预算就要超支了。 (编辑:成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